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升本科生科研素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分别于2025年7月14日下午14:30和7月16日下午14:30,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会议室,成功举办了面向2024级大一本科生的早期科研教学实践项目。本次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学科带头人张明教授、麻少辉副教授共同组织带队开展。
活动伊始,张明教授作开场致辞。他首先对参与项目的大一本科生表示欢迎,随后重点阐述了开展早期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的必要性及其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了早期接触临床与科研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意义。
其中特别指出本科阶段参与科研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学术素养。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学生能够系统性地训练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现有结论并提出创新性问题;掌握科学方法论,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等关键技能;更重要的是,这种经历能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未知”,从而显著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科研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发展的宝贵机会。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共同协作,这种交叉融合不仅能拓宽学术视野,更能激发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团队交流,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从而发现更多潜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可能。
这种早期的科研历练,不仅为学生后续深造或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更能帮助他们在学术和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致辞结束后,全体与会本科生、参与教学的科研团队教师及博士以及硕士生到外科大楼二楼大厅合影留念。
随后,肾病组研究员穆俊娅老师系统介绍了该团队的主要科研方向,涵盖肾病与认知障碍、脑外伤相关研究、睡眠障碍、痛经机制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多个领域。讲解过程内容详实,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问。
在团队研究方向概览后,活动进入更深入的实践环节。首先,由脑外伤组和痛经组博士研究生带领学生对相关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并对实验室文化、具体研究方向和成员以及核心实验设备进行了介绍讲解,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参观结束后,由课题组优秀本科生代表、25级硕士新生叶庚辰同学分享了其本科阶段参与科研实验的经历与心路历程,为新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此后,多位课题组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就其研究领域进行了专题分享交流。分别阐述了睡眠课题组、疼痛课题组、脑外伤课题组、肾病课题组以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与成果。同时就各自课题组未来的研究计划进行分享,并积极欢迎感兴趣的本科生加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学习。
专题分享会后,肾病组罗诏耀博士带领学生参观了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5T设备),重点讲解了该设备的优势、当前进行的实验项目,并展示了其采集的高质量医学图像。
设备参观结束后,麻少辉老师和穆俊娅老师对uAI平台在临床诊断与科研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功能分享和现场展示。
活动最后,肾病组朱芊各博士向参与学生明确了本次实践项目的考核要求。本次早期科研教学实践项目旨在引导大一本科生尽早接触前沿医学研究,了解科研流程,激发科研兴趣,为未来学术发展奠定基础。活动内容充实,环节紧凑,有效促进了本科生与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并再次邀请有兴趣的本科生积极参与课题。
在课程结束后,多位同学主动联系课题组,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了研究方向并加入科研实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同学加入了肾病研究团队,在课题组中展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不仅定期参与组会讨论,认真听取研究进展汇报,还积极投身到前沿的5T创新实验工作中。在患者影像扫描、临床量表采集等具体工作中,这些同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课题推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这段科研实践,同学们不仅系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学术表达的能力,能够自信地提出并阐述自己的研究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