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快讯 > 正文

院系快讯
院系快讯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类本科“早”实践系列活动: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实践助力医学人才培养与中医药传承创新

来源:人才培养处    日期:2025-07-31     浏览次数: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立足“新医科”人才培养战略,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培育复合型医学人才为己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创新性开展“校园常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医学类本科实践教学专项。该项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医工结合、医理融合”的教改要求,通过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新路径。
  7月16日项目正式启动,历时两周。本次实践吸引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药学、制药工程、临床药学等60名大一本科生参与。项目由药学院生药学教学团队领衔实施,王戌梅教授统筹规划,高昕、周涛、冯力等副教授组成“理论+实践”双导师团队,实验中心李蕴哲老师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以“发掘药用资源、传承医学智慧”为主线,设置四大核心模块:植物学与药物学融合教学:系统讲解校园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药用成分关联性,建立“植物-药物”认知体系;药用部位价值解析:重点剖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部位的药用活性物质,强化学生对天然药物资源开发的理解;标本制作与科研启蒙:通过规范化的标本采集与压制技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档案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结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要求,探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辩证关系。
  参加本项目的24级护理系何梦雪同学说:“作为参与本次实践的大一学生,当我亲手触摸到校园里那些看似普通的植物竟蕴藏着《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用价值时,内心充满震撼。那一丛丛不起眼的植物——叶片肥厚的是商陆,根茎可入药却也有毒性;开着紫色小花的竟是黄芩,它的苦寒药性曾在抗疫方剂中闪耀光芒;还有散发着清冽香气的荆芥,轻轻揉搓叶片,指尖便沾上了它解表散风的药香——我突然意识到,这座校园不仅是求知的殿堂,更是一座天然的“本草课堂”。每一株草木都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它们的茎、叶、花、果里藏着治病救人的密码。作为医学生,我们不仅要读懂课本上的药理公式,更要学会倾听这些无声“药农”的低语。或许,这就是“大医精诚”最生动的启蒙——从读懂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
  王戌梅教授说:“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我深切体会到,这项实践教学的意义远不止于教会学生辨识几味草药。它承载着三重重要使命:首先,这是对医学教育本源的回归。在现代化诊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引导年轻医者保持对自然药源的敬畏之心。其次,这是构建“大健康观”的重要载体。我们特意选择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入手,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健康资源无处不在。就像荆芥既能治病也可食用,这种认知将培养他们未来在临床中多维度思考健康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这是文化传承的薪火相传,为培育出真正能守正创新的中医药接班人做贡献。”
  本项目以校园药用植物为切入点,将生态文明教育、科研素养培育与文化自信塑造融为一体,展现了“新医科”建设中“五育并举”的育人智慧。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的创新突破,更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彰显了西安交大“为民族育英才、为健康谋未来”的使命担当。同时,项目为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了范式,也为高校服务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贡献了交大方案。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访问量: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