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快讯 > 正文

院系快讯
院系快讯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类本科生“早”实践系列活动:

一附院胸外科小学期纪实

来源:人才培养处    日期:2025-07-31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早实践”系列活动启动,交大一附院胸外科开展两期“临床科研双早一体化”医学小学期课程,为一年级医学生提供沉浸式的专业启蒙体验。来自临床、法医、护理等专业的学生褪去“课堂新手”身份,穿上白大褂走进科室,在真实医疗场景中触摸医学温度,埋下“早临床、早科研”种子。
理论课堂:从教科书到生命故事的跨越

  在理论引导课上胸外科李硕副主任医师以“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生命曙光”为切入点,展示肺移植适应人群筛查流程(体格检查、病史采集、肺功能测试、影像学评估)。在课堂上李硕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在受体人群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鉴别诊断。学生们借助图文并茂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刻理解了肺移植对终末期肺部疾病患者的重大意义,并认识到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重要突破。他着重指出:‘肺移植绝非胸外科的单打独斗,而是一场需要麻醉、重症、呼吸、康复、护理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的生命接力赛。”
临床浸润:在病房与设备间读懂生命密码
  理论学习后,学生们跟随王泓懿住院总医师走进胸外科亚重症病房。王医师以一位正在接受ECMO支持下肺移植术后康复的患者为例,结合监护仪上的实时波形,详细讲解了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学生们围在病床旁,认真记录并思考数据背后的生命故事。

  在肺功能室,殷江敏主管护师邀请学生担任“受试者”,现场演示肺功能仪操作:屏幕上跳动波形和结果中的各项数值引发了讨论:“FEV1下降30%意味着什么?”专家解释说,FEV1下降30%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吸烟、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有害环境中等。此外,一些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等也会导致FEV1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FEV1的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的肺部疾病,有时也可能是生理性变化或测量误差所致。随后全体同学一起学习了呼吸康复操。
实验探索:从观察者到操作者的蜕变

  在动物实验中心,冯锦腾助理研究员通过播放大鼠肺移植手术影像,详细讲解了大鼠肺移植模型的主要步骤。李益行博士则现场演示了一例成功的肺移植模型操作,并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开胸探查的模拟练习。尽管学生们的操作手法略显生涩,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认真记录每一个关键步骤,展现出对医学实践的浓厚兴趣和严谨态度。
思想碰撞:在对话中坚定医者使命
  课程接近尾声时,胸外科高山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答疑。课程负责人张广健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课程,不仅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有了初步认识,更能从病房观摩和动物实验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医学的力量。”他激励学生们始终怀揣对医学的好奇与热忱,勇赴医学的广阔山海。

  此次“自由呼吸守护者·夏日启航计划”不仅是一次知识传递,更是一场职业的启蒙与心灵的洗礼。正如张广健教授所言:“低年级的临床早接触,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今日他们对肺移植的好奇与探索,终将成长为明日守护生命的参天大树。”未来,胸外科将继续优化“早临床”课程体系,助力更多医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医者仁心,在探索中点燃科研热情,为医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访问量: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