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12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药学院组织2023级药学专业53名本科生,在生药学系教师带领下,赴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药学专业的特色实践课程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本次实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认知药用植物的生境与形态特征,实地辨识、采集代表性药用植物,强化课堂理论知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野外实习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使学生亲历采药艰辛,感悟中医药文化传承。
行前动员:周密部署,安全为先
7月7日下午,在药学楼208教室召开实习动员暨安全教育大会。系主任王戌梅教授详细阐述了实习目标、内容安排、基地概况、考核要求,系统讲解了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记录、鉴定、制作及影像留存规范,并重点强调了野外安全注意事项。
山野求知:以足丈量,以手辨识
7月8日起,实习在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展开。53名学子在教师引领下,深入丛林、溯溪而行、攀登山脊,沿不同海拔植被带展开教学实践。师生互动热烈,同学们通过五官直观辨识药用植物,虚心聆听教师讲解、认真记录影像。同学积极询问植物种类与药用价值,教师即时解惑并启发提问,极大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实地教学使课本“冰冷”的知识鲜活起来——有同学感慨,终于通过实物清晰理解了“伞形花序”与“伞房花序”的差异。实习首日穿越“幽谷”的经历令人难忘,无路可循处,师生手足并用坚持前行,最终成功采集到目标样本。攀登神仙岭及太白山主峰时,面对险峻地形,为寻访高海拔药用植物,同学们相互激励、全员登顶。当王芳同学在神仙岭崖壁发现艳红的“革命之花”卷丹(俗称“山丹丹花”)时,师生无不激动。目睹太白杜鹃与五脉绿绒蒿的绚丽绽放,大家在赞叹自然之美的同时,更深化了对珍稀药用资源的认知。尤为可贵的是,当师生在行至上板寺途中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时,同学们自觉止步拍照、无一采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满载而归:认知升华,情谊凝聚
7月12日,各小组总结汇报实习心得与建议。同学们共采集药用植物200余种。同学们普遍反映,实习深化了对药学专业的理解,掌握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药用植物形态特征建立了具象认知,激发起辨识植物的浓厚兴趣;更在亲密协作中体会到团队精神,增进了同窗情谊。大家热切期盼再次参与此类实践。带队教师认真听取了优化建议,承诺将持续改进实习方案。
成果呈现:加深认识,自我成就
7月14日至20日期间,各实习小组同学系统性地完成了药用植物标本的后期处理工作。同学们首先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干燥和压制处理,随后对标本进行了物种鉴定。各小组还结合专业知识,为所采集的标本绘制了科学规范的检索表。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和精美的装帧工艺,这些标本最终被制作成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腊叶标本。这些珍贵的标本不仅为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更见证了同学们在野外实习中的专业成长。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腊叶标本时,每位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植物猎人” 的职业成就感,这些标本也成为了对同学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实践铸真知:教学相长,情怀激荡
本次野外实习是一次高质量的沉浸式教学。它将课堂延伸至自然,使学生对植物特征、药用部位及功效的理解更加立体深刻,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质变”。实习不仅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锤炼,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并为科研提供了新思路。师生共同以脚步丈量秦岭,以行动诠释“西迁精神”,在探寻自然奥秘的征程中,进一步坚定了面向国家需求、服务“国之大者”的远大志向,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