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医学生“三早” 教育实践。学校于2023年启动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类本科实践教学专项”,项目围绕医学生“三早” 教育主题设立,旨在引导医学志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人文精神,促进医学生为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奋斗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实践育人特点。
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化学-生命科学-药学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局限,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相对较少,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助能力及学科交叉创新能力。西安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医工结合研究工作,学校“十四五”规划专门在医工交叉等领域进行前瞻布局,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指引,以医工交叉融合为引擎,构建医工多学科协同发展,在交叉融合中实现学科发展新突破。本团队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工科优势和医科特色,借助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针对我国医药分析装备长期依赖进口,高端智能分析装备缺乏的现状,围绕中药全面质量控制这一核心问题,利用我校原创性分析技术的独创性,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制了系列药物分析仪。本项目基于现有医工交叉仪器研制平台,针对本科生开展医工交叉学科相关实验。实践目标旨在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拓展学生交叉学术思维,促进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本项目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讲授法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建立交叉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以下4个教学板块进行:(1)参观实验室及实验室安全规范讲解,实验设备见习(1课时):促进学生了解交叉学科特色,交叉学科实验室布局、设备配置和安全规范,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了解常用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知识。(2)高表达受体细胞膜色谱模型构建(1课时):介绍中药提质增效分析装备的研发背景和原理,学习仪器操作技术。(3)《2D/CMC-中药药效物质分析仪》原理及应用(1课时):学习用EGFR-HEK293 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中药中的有效组分。(4)《2D/CMC-中药注射液类过敏物分析仪》原理及应用(1课时):学习用MRGPRX2-HEK293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中药中的致敏组分。
在本次实践教学课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实验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教师能够与学生就课题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有效交流。
在实践学习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对“医工交叉”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
实践课后,学生们在实验报告中能及时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课后学生们反馈对本次实践课的满意度非常高,认为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实践环节,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并表示,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学生们也非常认可本实践课的教师团队,认为教师们专业且富有经验,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们认为在本次实践课程中,学生们展现出了积极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实践课的满意度也非常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