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快讯 > 正文

院系快讯
院系快讯
【陕西日报】施秉银:保持良好健康状态 科学防控战胜疫情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2021-12-28     浏览次数:
  此轮疫情,西安市出现隐匿性传播,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传播,现已出现外溢病例,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近期,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
  为了让公众对此轮疫情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日前,《陕西日报》记者采访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原院长、曾驰援武汉抗疫的施秉银教授。
  记者:作为专家,您是如何看待我省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
  施秉银:这次陕西疫情,我们一直用到的一个词叫“隐匿传播”,实际上我们现在发现的病人大部分是核酸检测发现的,说明是临床症状很轻或没有症状的感染者。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新冠病毒已经传播很多代了,病毒的毒性已减弱,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在提高。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人已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这在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这次疫情具有“隐匿传播”的特点,病人大多是经过核酸检测发现的,不是感染出现症状后到医院就医被发现的,这就造成了传播风险的扩大,有可能感染的人数还会增多。虽然这次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疾病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公众还是要提高警惕,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如果像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一旦感染,会给他们的生命健康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记者:目前,疫情感染来源初步判定为12月4日巴基斯坦航班输入,但是各传播链之间缺少明确关联性,是不是加大了疫情处置的难度?
  施秉银:尽管这次的传播链到目前为止不是非常清楚,但是基本指向是一致的,是输入性的传播,疫情的病源是输入来的。不管以什么渠道传来的,目前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把传播链打断以后,就不可能出现了。同时,像这类疾病,规律是两三周以后,如果不是持续有新的传染就过去了。即使得了,没有症状者二、三周也会自愈,轻症经治疗也会很快好转。
  记者:目前,西安在做新一轮核酸检测,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这种做法,对遏制当前疫情蔓延有什么意义?
  施秉银:陕西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尽管这些措施对大家出行等有一些限制,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因为疫情是隐匿传播,隐匿传播就是没有什么症状,做核酸检测后才会被发现,所以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把疫情有效控制住。
  有可能后面病例数还会有所增加,但是这些增加的病人应该大部分也是症状很轻或无症状,是核酸检测中发现的。对这些病人进行适当隔离和救治会很快好转。
  记者:作为去年带队去武汉抗疫的专家,您认为有哪些方面是本次陕西疫情需要特别注意的?
  施秉银: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广大群众一定不要恐慌,特别是大部分人已经接种过疫苗,有抵抗力了。第二,广大群众还是要清楚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播疾病,只有个人接触,打喷嚏、咳嗽,或对话时距离很近才会得病,否则得病的可能性极小。现在西安市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了可能接触的机会。第三,对于政府来说,要把医疗资源统筹安排好。本次疫情以来,省上、市上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把最骨干的力量放在了最需要的地方。这样即使将来有些病人偏重一点,也有很好的医疗资源进行救治,不会对生命健康发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我认为做到这三点,可以很好地应对本次的陕西疫情特别是西安疫情。
  记者:本次疫情下,公众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又该如何做好配合,筑牢群防群控防线,从而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施秉银:首先,针对本次疫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是在保护大家,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全力尽快遏制传播;让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到公共场所去,减少和隔绝不必要的接触。作为公众,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按照相关要求,尽可能减少外出,待在家里面安排好生活,并且按时进行核酸检测。
  其次,呼吸道传染疾病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呼吸道咳嗽、打喷嚏以后出来的东西造成传染,或通过很近距离的对话造成传染,所以只要把传播渠道阻断,就不会发生传染。非常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就是戴口罩,然后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两个人都戴口罩,并且保持一米间距,即使其中一个是新冠肺炎病人,也不会传染给对方。
  再次,鉴于本次疫情比较特殊的隐匿传播,大家在过去的活动中也不知道碰没碰到病人,所以家庭成员比较多的话,特别是家庭成员都在外面活动过,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建议在家里面家庭成员之间也能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必要近距离接触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
  最后,新冠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否得病也与个人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假定个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很好的情况下被传染了,对自身的危害也会比较轻。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并且要适当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一种良好的健康状态。
  原文刊载于2021年12月26日陕西日报06版
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访问量: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