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快讯 > 正文

院系快讯
院系快讯
一附院荣获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7项
来源:第一附属医院    日期:2020-07-24     浏览次数:
  2020年7月17日上午,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陕西省委隆重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出席会议并为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一附院共获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壹等奖2项、贰等奖2项、叁等奖3项。一附院壹等奖获奖代表参加会议。
  刘国中省长在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强应用研究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努力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科研基地等创新平台,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我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创新,鼓励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
  一附院心内科马爱群教授团队的项目《心血管离子通道病的分子及电生理机制研究》荣获此次陕西省自然科学壹等奖。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心血管离子通道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该获奖项目是在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点项目及4项青年基金)资助下,从离子通道的表达/功能角度出发,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膜片钳电生理记录等手段,探讨了部分遗传性和获得性心血管离子通道病的分子机制,获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包括:首次提出并证实离子通道表达谱异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分子基础,解释了CAST试验和SWORD试验失败的原因,为心律失常、猝死的机制及防治提供了新理论;首次阐明泛素化降解是心衰钠通道功能下降的调节机制,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逆转离子通道表达谱异常,为心律失常、猝死的药物治疗靶点寻找提供了方向;首次发现窦房结离子通道谱存在增龄性改变,为老龄患者心律失常、猝死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项目共发表文章117篇(其中SCI收录43篇)。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先后被Nat Rev Drug Discov、Nat Rev Cardio、Circulation及PNAS等高水平杂志文章引用,部分结果被美国心律学会(HRS)、欧洲心律学会(EHRA)用作专家共识的制定依据。

  一附院肝胆外科马清涌教授团队的项目《胰腺癌精准治疗关键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荣获此次陕西省科技进步壹等奖。该项目着重围绕胰腺癌转移率高、容易发生神经浸润的特点,通过20年的努力,在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在数10项省部校级项目的支持下,在国际上首次阐释了神经递质在胰腺癌神经浸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以及趋化因子在胰腺癌趋向性转移学说的分子机制。此外,利用转基因动物全方位地模拟了胰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揭示了吸烟、应激、糖尿病促进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理研究。近年来,胰腺相关文章发表超过200余篇,SCI超过150篇,发表在The Lancet,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Gut, 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部分文章引用超过100次,在临床工作中,胰腺团队深刻认识到胰腺疾病多学科诊疗的复杂性,2011年,在全国首先建立胰腺多学科诊疗团队,力图通过多科合作解决胰腺肿瘤预后差的问题,截至目前,通过多学科讨论平台已经为超过500例胰腺肿瘤患者提供了专科化的服务。在西部地区率先将腹腔镜、机器人、ERCP/EUS等技术进行整合,做到全国前列。同时,团队参加胰腺肿瘤指南编写16次,创新的胰肠吻合方式获得国际认可,团队成员获得中华外科青年学者一等奖。为解决胰腺炎死亡率高的问题,在2013年1月,在西部率先成立外科ICU,通过内镜、外科、重症、碎石等多维一体的手段,将胰腺炎的治疗从单一化变为“以人为本,以病为本”,成功为胰腺患者带来了福音。在学校及医院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成立西安交通大学胰腺疾病诊疗中心以及陕西胰腺俱乐部,推动学科发展,团队建设,提高胰腺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基层医院的合作及指导和提高其医疗水平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制定相应的用于胰腺疾病的预防、筛查、早期诊断、治疗、康复、及随访和管理等措施,通过MDT讨论使每位患者得到综合性、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最终,服务于群众,使患者受益。
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访问量: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