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心梗后心脏炎症反应及合并症: 血小板的作用和治疗意义
主讲人:杜晓军教授(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
地 点:医学院科教楼11层会议厅
时 间:7月20日(星期三)下午3:00
报告人简介:
杜晓军,男,1977年原重庆医学院毕业;1980年~1983年在原西安医学院从事心肌缺血实验研究,获医学硕士学位(病理生理学专业);1987年~1991年在英国Edinburgh大学从事心力衰竭神经机制的实验研究,获PhD学位。后赴澳大利亚从事基础医学实验研究。现为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NHMRC)高级研究员、墨尔本Baker心脏与糖尿病研究院心脏病实验研究室主任、小鼠心脏病研究平台主任、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学部教授。
杜晓军博士主要从事心脏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治的实验研究。先后在心脏疾病心功能失调与心律失常机制与防治、心肌缺血后交感神经系统在心肌肥大及心衰中的作用、心脏疾病的性别差异及机制、心脏炎症和纤维化及小鼠心功能检测等课题中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关于性别差异对心脏疾病的影响、应用松弛素逆转心血管纤维化和心肌梗死后炎症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已先后在中国杂志上发表论文31篇, 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115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103篇,近5年发表论文49篇;论文平均影响因子4.6,他人引用次数超过2300次,有12篇论文引用次数超过50次。杜晓军博士近五年先后被邀请在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专题报告20次;被42种国际专业杂志聘为评阅人;是多种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他现任澳大利亚卫生部科研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及CEPP杂志心脏学主编,被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为海外评审专家。2001年杜晓军博士被北京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04年被西安交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至今。国内合作单位有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理生理研究室。
医学院
2011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