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PAIN)作为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继“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与人们日常生活及临床疾病诊疗密切相关。针对麻醉与镇痛的关系,医学部疼痛生物医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on Pain <CBRP>,简称“疼痛中心”)对“超前镇痛”的外周,脊髓和脊髓以上镇痛机制给予了深入思考和全新探索。有别于传统观念,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临床麻醉“超前镇痛”的新思路:翻转内源性下行易化和下行抑制激活阈值,达到及时激活和增强下行抑制作用,减弱下行易化作用。该研究成果为麻醉镇痛以及病理性痛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2016年4月刊出的英国《生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该杂志创刊于1878年,发表生理学领域内涉及生理学原理和机制的原创性科研工作,是国际生理学领域权威期刊)(You et al., J. Physiol. 2016;594(7): 1875-1890)。这是“疼痛中心”课题组在英国《生理学杂志》上继2010年发表“痛觉内源性调控时空调控效应”科研论文(You et al., J. Physiol. 2010;588:4177-4188),2014年发表“温针治痛”论文之后(You et al., J. Physiol. 2014;592:4365-4380),发表的第三篇涉及“痛觉机制与调控”的科研成果。上述系列论文的发表,为医学部保持疼痛学研究的历史传统特色,提升创新性科研能力,在多学科领域内增强国际学术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