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下午,“生命之光”大讲堂第93讲(2015收官大联讲)暨第六届医工协同热点攻关研讨在医学部隆重举行。大会特邀专家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樊瑜波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军事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健琪教授、我校徐峰教授、“青年拔尖人才”吴荣谦教授、吴春生研究员等作报告。西安交通大学颜虹副校长、校长助理吕毅教授、人才培养处张明处长及吴小健副处长、原生物医学工程系创始人黄诒焯教授及其团队、一附院潘承恩教授、影像科杨健教授团队、生命学院张镇西教授、机械学院彭年才、贺健康教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生物材料研究所于振涛所长及其团队和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骆瑞雪高级工程师、交大出版社医学分社首席策划编审吴杰、西北工业大学以及我校师生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人才培养处张明处长和“青年拔尖人才”吴荣谦教授共同主持。
西安交大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颜虹到会并致辞,感谢黄诒焯、潘承恩老前辈心系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来参会,感谢樊瑜波教授及各位专家百忙中来我校传经送宝。医工交叉研究是发展趋势,学校已在“十三五”规划中做好相关布局,以申报“交叉研究项目”等形式来支持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吕毅教授团队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医工交叉研究,举办多次医工交叉协同创新研讨会,主动找工科专家结合,部分成果已在临床应用,取得初步成绩。他强调指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发挥我校工科和医学的资源优势,大家借鉴樊教授及其他专家的经验 ,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发展贡献力量。最后,颜虹副校长将樊瑜波教授聘为医学部客座教授,并颁发聘书,希望樊教授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学科发展与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指导。
首先,樊瑜波教授做了题为“
医工交叉:
医学发展的动力、工程科学永恒的主题”的报告。根据目前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市场需求以及“慢病、老龄化、失能”等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众多因素介绍了研发医疗器械及康复产品的重要意义,提出“医工交叉:医学发展的动力,工程科学永恒的主体,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同时强调医工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生物医学工程是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医学发展水平的标志。从宏观角度重点介绍了科技部的“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原则及工作思路,指出“十三五”共性关键技术要兼顾临床需求,聚焦“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确治疗”。从微观角度结合北航生物医学院的建立、布局、学科的发展及成果产出等方面深入浅出进行报告,为与会科研工作者指明了研究和申请基金资助的方向。樊教授还说,吕毅教授的外科梦工场团队发明创造成果很多,医生从临床需求出发,部分成果已在临床应用,很受鼓舞。
随后,王健琪教授、吴荣谦教授、王敏聪博士、靳国瑞副教授、吴春生研究员、王浩华博士和徐峰教授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情况,分别做了题为“非接触生理信号检测技术”、“Developmet of MFG-E8 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sepsis”、“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进展”、“基于纳米荧光探针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示踪”、“细胞与分子传感器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磁力吻合技术研究报告”、“细胞力学微环境构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精彩报告。
大会交流讨论部分更为活跃、热烈,与会者结合自身研究中所存在的症结,纷纷向报告专家提出高端、大气、有水平的问题,且所涉及的问题都紧紧围绕我校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研究技术等实际工作展开。
最后,校长助理吕毅做大会总结。他说,大会围绕“医工交叉、协同创新”的主题,各位专家带来精彩学术报告,既有国家倡导医工交叉研究的政策信息,又有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与方法,为我们拓宽研究的视野;我校工科很强、医学也强,但二者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我们要借助国家的政策支持、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布局,我们医工人要切实结合起来,力往一处使,引进、消化、吸收、转化,坚持医工结合的研究道路,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临床及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谋学科发展,促进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新的一年里步子迈得更大。
校长助理吕毅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感谢我们老前辈对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支持与关注,感谢与会者心系我校医工交叉研究的发展。同时感谢医学部人才培养处和外科梦工场为本次“生命之光”收官大联讲的成功召开所做的精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