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以我之躯,铺就生命延续之路
来源: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    日期:2025-10-21     浏览次数:
  我叫王元维,是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我于2025年9月28日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成为西安交通大学遗体捐献中心今年第158名志愿者,手中的笔仿佛承载着千斤分量——那不是一份简单的文件,而是我对医学理想的承诺,更是对“无私奉献”四个字最郑重的践行。
  我的医学梦,始于小学课本里那篇《纪念白求恩》。当老师读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时,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他在敌后战场简陋的手术室里,争分夺秒为伤员做手术的身影。那时的我还不懂“国际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却真切地被一种力量震撼:原来有人可以为了陌生人的生命与福祉,跨越山海、舍弃一切。也是从那时起,“成为一名好医生”的种子在我心里扎了根——我渴望像白求恩先生那样,用医术驱散病痛,用行动传递温暖。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没有丝毫犹豫,在第一志愿栏郑重写下“临床医学”,朝着梦想一步步靠近。
  真正让我萌生遗体捐献的想法,是大学第一次系统解剖实验课。走进解剖实验室的那天,空气里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解剖台上整齐摆放着人体骨学标本。老师指着那些形态清晰的骨骼,轻声告诉我们:“这些标本,都来自遗体捐献者,我们尊称他们为‘大体老师’。”那一刻,实验室里原本细碎的讨论声瞬间消失,我望着玻璃展柜里的标本,突然读懂了“无声教诲”这四个字的重量。课本上的解剖图再细致,终究是平面的线条;老师的讲解再详尽,也难完全传递人体结构的立体精妙。我忽然想起之前在医院见习时,外科老师说过的那些话:“现在我们能做到微创手术如此成熟,背后是无数‘大体老师’的奉献——正是他们的无声教诲,让我们在练习中摸清了每一条血管的走向,在摸索中掌握了避开神经的技巧,才能在手术台上少一分失误,让患者少一分痛苦。”那天的实验课结束后,我在实验室门口站了很久。他们或许也曾有过对生命的眷恋、对未来的不舍,但最终都选择冲破传统观念,把自己最后的力量留给祖国医学事业。
  遗体捐献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意义——这个念头,像一颗星火,在我心里渐渐燎原。从小听家里长辈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传统观念里“完整入土”的想法,像一层薄薄的纱,轻轻裹着我的心。我曾在深夜里反复琢磨:签下志愿书,是不是对“生命完整性”的一种“辜负”?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从不在于肉体是否“完整留存”,而在于是否为社会发展、为他人幸福创造了意义。生命的“完整”从不是肉体的“无损”,而是存在的“有意义”,就像那些“大体老师”,他们的肉体虽已逝去,却在无数医学生的成长、无数患者的康复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意义。我试着先和妈妈提起这件事,她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你还这么小,怎么就想着这些?妈舍不得。”我没有急着说服她,而是拉着她一起看了学校遗体捐献中心视频里的纪录影像:画面里,“大体老师”的家属们捧着纪念证书,轻声说“他生前就想为医学做些事,现在他的愿望实现了”。看着看着,妈妈的眼泪慢慢停了,她握着我的手说:“妈懂了,你是想做有意义的事,妈支持你。”后来,我又和家里其他长辈一一沟通,把我在课堂上的感悟、在医院看到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原来,当真诚地分享内心的想法时,“不理解”会慢慢变成“尊重”,“担心”会渐渐化为“支持”。
  当我走进学校遗体捐献中心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志愿书上,每一个字都格外清晰。流程很规范,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十分郑重,有充分的知情注意,录完寄语视频,我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徐自力老师为我颁发志愿者证书,我仿佛完成了一场与自己、与医学理想的对话。走出中心的那一刻,风轻轻吹过校园里的梧桐树,我想起第一次在解剖课上对“大体老师”的默默致敬,想起儿时读《纪念白求恩》时的满心向往——原来,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此刻的坚定。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解剖课上认真观察“大体老师”的结构,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每一个知识点;依然会在和同学聊起未来时,坚定地说“我想做一名能为患者着想的医生,也想做一名能为医学铺路的‘大体老师’”。我知道,遗体捐献这条路或许依然会有不被理解的声音,但我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那些“大体老师”不是冰冷的标本,而是用生命照亮医学之路的先驱者;遗体捐献也不是“牺牲”,而是一份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的礼物。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初心,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既要学好专业知识,用医术守护生命;也要坚守这份承诺,用自己的方式,为医学事业、为更多人的健康,尽一份绵薄之力。因为我始终记得,小学时读到的那句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我,正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访问量: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