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思政引领 整合融通 交叉创新,培养可信赖的卓越医学人才

医学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纪实

来源:医学部人才培养处    日期:2025-04-28     浏览次数: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作为中国政府创办的首所国立西医学校,历经百年风雨,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师生西迁陕西,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开创西北高等医学教育先河,赓续医学教育的红色血脉。后几经易名,1950年改称为西北医学院,1956年改称西安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安医科大学。2000年4月西安医科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12年6月组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医学部现有在职教职工13541名,其中专任教师473名,临床教师1522名,包括国家级人才40名,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4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委员17名,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2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现有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护理学、法医学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法医学、泌尿外科)和1个培育学科(皮肤病与性病学),5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专科项目,12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优势学科。拥有21门国家级、3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和省级双语示范课程,5个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近年来,医学部在学校“扎根西部 服务国家 世界一流”办学定位的指导下,遵循“尚德尚医 求是求新 为生命之光”办学理念,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德医双修,牵头建设全国首个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库;打破学科壁垒,创建基础临床融通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医工融合、医理融合等学科交叉优势,创办全国第一个医工学专业,获批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医工方向),入选教育部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专业进入教育部“101”计划。倡导发起“西部医学教育联盟”,西部12省(市、区)50所高等医学院校加入。2022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思政引领 弘扬西迁精神
  在西迁精神引领下,医学部聚焦内涵提升,实施交大思政人文方案, 将思政人文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增设通识类医文融合新课程20余门,如《医学导论》《生命伦理》《生命价值与死亡教育》等,将生命转归过程中防诊治康全周期管理等相关知识点与医学人文和科技进展等有机融合。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5门、校级15门,设立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42项,思政大练兵获奖27项。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组织建设“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于2024年7月6日上线发布。该案例库解决了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有效促进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提升。
  建立以遗体捐献为主题的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人文教育基地,学生全程参与捐献宣传与动员、捐献者生前捐献志愿书签订、遗体告别、迎接及送别大体老师过程,在情境实践中进行精神洗礼。挖掘实践教学资源背后的故事,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实践课程人文思政内涵,以大体老师生平溯源、器官移植生命延续等“云故事”形式丰富实践课内容。该基地获批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书院与学生社团开展思政人文社会实践,成立医者仁心工作室,构建丰富多彩第二课堂实践。开展红色寻访、体验教育、社会观察、主题调研等多主题暑期社会实践,举办医学生宣誓、感恩无言良师、实验动物祭、白大褂授予仪式等人文特色鲜明的大型职业文化体验实践。
整合融通 培养卓越医师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育人理念,创建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创立“全融合沉浸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基于临床问题,尊重疾病认识规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结合相关知识模块,重构知识单元,将防诊治康等相关知识点有机整合,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临床思维。建立了我国首个五、八年制基础临床预防全面彻底融通的整合课程体系,有效解决基础临床预防脱节问题。同时,为我国“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成功例证。同时组织全国专家编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首套国家级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规划教材,规范了整合标准和方法,解决了制约推广的“瓶颈”问题,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材范式。发起成立“中国医学整合课程联盟”,推进全国整合课程改革与发展。在教学的全内容、全过程、全场景始终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到全临床。将学生置身于模拟医院情境与真实临床场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即“医生”、课堂即“诊室”、考场即“病房”,角色体验,栉沐临床,使学生“泡”在临床中成长。整合式、临床情境式试题能够合理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已在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中全面启用,在引导我国医学教育、规范医师培养、评价教育质量中发挥指挥棒作用。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国家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交叉创新 培养拔尖人才
  培养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医学创新人才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条件,也是新时代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使命。医学部开展“如何能培养出医学创新人才”的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确定将医工交叉模式培养作为教学改革重点之一,提出了“临床牵引、科技支撑、多元交叉、体系重构”的培养理念,确立了“明临床需求、善工程思维、具前沿知识、强创新潜质”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一批可纵横于理工医学科间、推动医学健康事业发展、具有工程师潜质的医生。在附属医院和学校共同支持下,设立医工交叉和基础临床交叉融合项目49项,搭建基础临床交叉创新团队122个,招收交叉博士后64人,有力推动了科研交叉与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第一临床医学院也获批首批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医工交叉特色)与首批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医工结合方向),为培养医工交叉特色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教育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国家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在西迁精神与抗战迁陕精神的指引下,秉承百年医学教育传统,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不断探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与成效的有效改革措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持续奋斗。展望未来,医学部将不忘初心,以西迁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以推进基础临床之间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深度融合,完善临床医学5+3+X培养体系,探索MED+X模式,深化医教协同,全面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强化医学和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医学教育数字化改革,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访问量: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