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人民日报】卢建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10-09     浏览次数:
  【镜头】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实验室里,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师正与企业工程师带领学生围绕高效率微型逆变器拓扑及控制方案研究项目开展合作实验。
  “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下,我既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未来,我将努力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力量。”博士研究生李学文说。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缩影。近3年,该校已与200余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院协议,建立77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转化孵化200余家科技型企业。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应把三者有机结合、统筹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作用,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突破口,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是提高科技供给质量。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我们将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等战略前沿领域布局建设科研平台,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要增强协同、搭建平台,打通创新链、融合产业链、引入资金链、共享人才链,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作用,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科技成果超市,打造高效便利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平台,线上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交易,线下推进成果展示、项目路演等。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工程化培养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按照“双管理、双首席、双导师”机制管理运行,在校区内产教深度融合环境中建立校企“双导师”“导师组”制,构建“企业出题、校企共同凝练课题、揭榜挂帅领题、师生共同答题、校企共同评价”的工程人才培养机制,在重大科研任务攻关的过程中和有组织科研的环境中培养创新人才。
  原文刊登于2024年10月8日《人民日报》17版
  报道链接:

  文字:卢建军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访问量: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