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7:0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东一楼八层举行了院级教学病案讨论,旨在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拓宽医生的视野,提高以学生为主的临床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作为系列座谈会,本次主要是针对骨科病人的疑难问题展开交流,教学院长施秉银教授,众多科室的主任、主治医师以及临床实习医生参加了本次讨论,来自骨科的马巍教授参与并主持了本次讨论会。
马巍教授简短开场之后就直奔主题,他强调该病人涉及病种之多、病情之复杂为其从业30年以来首次见到,目的是希望各个与会科室能够从专业角度分析,予以协助,尽快明确诊断。就这一病人的具体情况以及诊断和初步治疗,他请在骨科实习同学靳智做了细致汇报。患者60岁、男,以“腰1、腰5椎体成形1月半,腰椎疼痛2月半”之主诉入院,既往曾有脾大、帕金森病5年,并长期口服多巴丝肼片治疗,4年前曾患脑梗塞。全身查体显示面神经叩击试验阳性,陶瑟征阳性,常规检查三系细均减少,给与升白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外该病人存在肝肾功异常,以及钙磷偏低。X线,磁共振均显示腰1、腰5显著压缩性骨折,并逐渐侵及胸12和胸7,整个椎体提示多发性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经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各科室会诊后,靳智同学提出了多发性压缩性骨折的原因有骨质疏松(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软化症和肾小管性骨软化症等,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和MDS。最后她提出了很多棘手问题让各个科室相互交流,以协助骨科诊断治疗。
影像科的老师郭晨光讲师首先从骨质疏松入手,分析了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它的鉴别诊断,他重点强调了MRI的成像特点和诊断依据,让大家印象深刻。内分泌科强薇老师则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出发,紧密围绕骨折和骨质疏松与内分泌和激素代谢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提出了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原因与皮质醇增多症,长期使用激素,以及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帕金森病有关。此外神经内科老师邓美英教授强调了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肿瘤内科的李春丽老师着重探讨了骨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血液科老师陈丽梅教授凭借出色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知识,率先强调了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和保守治疗的必要性,她从血液学角度入手,步步深入,条理清晰,否定了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瘤,为骨科医师明确患者诊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场掌声雷动,都为老师们的扎实功底和协作精神而感到钦佩和赞叹。
在马巍主任总结发言之后,施秉银院长也将主题深化,他不厌其烦的将病人病情深入分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在场的所有人收获颇丰。整个讨论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整场交流热烈而又充满学术性,施院长对本次讨论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希望能够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